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

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 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 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 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 知也。虽然,此一也,彼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 不坏,吾何容心哉?

(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作用的分析,需要考生深入每个环节去梳理分析其内容,从而得出不同环节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对不同环节教学目的的分析,考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 以联系寓言这类文体的特点;同时,这是一篇阅读课,需要考虑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及 教学建议。

更新时间:2021-09-22 21:5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