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学习完某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

学习完某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说“屏”》等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说明文的常见方法,并举例说明,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 A.“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句中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 B.“强龙卷风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1925年3月18日美国出现一个罕见的强龙卷风,行程360公里,沿途造成689人死亡,1 980人受伤。1956年9月24日上海出现的一个强龙卷风,把11万公斤重的储油桶轻轻地举起,抛到15米高的空中,而后落在120米远的地方。”这句话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强龙卷风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 C.“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有悠久历史”的特点
  •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使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A项,“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O.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句中使用的是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没有举例子。故本题当选A项。

更新时间:2021-09-30 06:3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规定: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 2000 多位诗人创作的近 5 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这一时期,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怎么办呢,去罗马!那可是传说中的“上帝之城”,教皇的所在地,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路德满怀期待地启程又满怀失望地回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路德发现自己被骗了:这哪里上帝之城?罗马灯红酒绿,神职人员不学无术、声色犬马。把灵魂交给这样的群体,怎么可能进天堂?路德想,看来得救还是得靠自己。从罗马回来后,路德专注于对于原始经典《圣经》的研究,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学位。这一时期,他开始摆脱罗马教会的权威理论,对得救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问题:

(1)对这位教师的讲述,你如何评价?请说出你的理由。(6 分)

(2)历史教师在讲授有关思想史的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校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一道试题。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材料二: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问题:

(1)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什么内容和能力,难易度如何?(6 分)

(2)请从学生知识和题目命制两个方面,分析学生误选 D 项的原因。(6 分)

(3)针对上述原因,教师应采取哪些改进策略?(4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1905 年 8 月 9 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开始谈判。9 月 5 日,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要条款包括:①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②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③以北纬 50 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给日本;④俄国在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问题:

(1)材料中所说的《朴茨茅斯和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和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8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法国大革命前夕,“旧制度”的危机有哪些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 17 世纪的科学”。这位 科学家指的是( )。

  • A.牛顿
  • B.门捷列夫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 1978 年的 70 万吨提高到 1983 年的 82 万吨;1992 年全区 16.6 万个贫困 户累计解决温饱 16.1 万户。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农业税的取消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规定取消旧的公行制度、允许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
  • B.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
  • C.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
  • D.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