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
(材料)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学生
教学内容:藏族舞蹈
教学重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其组合
教学任务:根据指定的音乐和所学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自主创编藏族舞蹈。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1.
教学目标:
1).感受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体会藏族舞蹈的独特韵味,培养对少数民族文化热爱的美好情操。
2).通过赏析、模仿、练习、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肢体表现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
3).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手形及动作组合。
2.
教学过程:
一、感受西藏音乐及舞蹈特点
播放藏族舞蹈视频《走进西藏》,引学生们感受西藏舞蹈的风格特点:教师询问:”请大家观察一 下藏族舞蹈中肩部、臂部、手腕、腰部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肩部松弛、臂部强劲、手腕灵活,以吸腰部控制力强等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藏族舞蹈具有松弛自如、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二、讲授藏族舞蹈的相关知识
藏族舞蹈形式种类繁多、风格多样, 总体上划分为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歌舞活动渗透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舞者侧身拧腰,飘带绕体,射圆润,含胸展臂,动作朴实,情感深沉、热烈而奔放。
三、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
1.首先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手形:平手(四指并拢,拇指自然旁开), 教师先做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2.依次学习动作组合:小八字准备;原地颤膝;行进碎踏步行礼。
(1)教师播放组合视频,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模仿练习。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有什么困难吗?”学生回答,教师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 教师分别为学生做男生动作和女生动作,生与姓分别进行模仿练习。(先进行 上肢动作的学习,再进行下肢动作的学习,最后将.上下肢动作进行配合。)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学生练习后,找出共性问题,再次做示范,学生练习。
(4)播放藏族民歌的旋律,引导学生配合着音乐进行组合练习。
(5)找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组合,进行展示。示后师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
学生畅谈本课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3.
设计意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教师示范等环节,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舞蹈动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先观看,后模仿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动作;学生展示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