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政策相关知识,将规定加以解读,大意为:愿意在海上贸易捕鱼的民众,可以使用载重量五百石以下的船只往来航行、对来朝贡的外国人所携带的货物予以免税,对西洋(欧洲)的商船的征税要比对东洋(日本)的征税少十分之二。B、C、D说法有误,A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A。
B项: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明郑政权灭亡后,清廷放开海禁。康熙五十五年,面对“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清廷又实行海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从题干中看出,清朝对东洋和西洋商船征税率并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题干中看出,清朝对民众出海的船只大小有严格的限制(五百石以下),故不存在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情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