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教学后,两位教师分别对
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教学后,两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评价。
教师甲要求学生完成五道选择题和“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论述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与评分。
教师乙要求学生课后分组收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票等。然后,教师组织成果汇报会,并使用相关活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教师分别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 ?(2 分)有人认为,教师乙采用的方法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
(2) 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请写出三条原则)(8分)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要注意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学业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比较常见的有: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反馈性评价;按不同的认知维度,可分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