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对同一问题先后设计的试题:问题:观察上图,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对同一问题先后设计的试题:
问题:观察上图,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态势: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逐步加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问题:观察上图,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态势: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原因: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问题:
(1)试题A、B图表的内容哪个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请对试题A、B的参考答案进行评论。
(3)在编制图表类的材料解析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B图更为合理,B图与A图相对而言,年代较多,贸易额较为具体,具有客观性,而且B图数据走势明显,易于清楚地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到2010年的世界贸易额的变化。 (2)A题答案实际是说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与图表和问题所呈现的内容不符。B题答案比较符合图表数据及设问内容。
(3)在编制图表类材料解析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试题的主题一定要“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第二.主题与试题之间.材料与设问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性。
第三,命题要力求做到“避空泛,去雕饰,少设障”。
第四,要注意回避那些传统的难点问题。所谓传统难点,就是多年来我们历史课中总要遇到的、不仅使学生而且使教师都感到难以讲明白的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