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
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据此判断,该文件颁行于()。
根据“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可知,该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国内的阶级矛盾,与题干强调民族团结的观点不符。全面抗战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题干中的观点一致。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