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听课笔记摘录:问题:(1)“听课反思”中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的听课笔记摘录:
问题:
(1)“听课反思”中所提的“教学意图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位教师的听课笔记有哪些可取之处。(10分)
(1)“教学意图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材料。教师选取的材料文字阅读量过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选择的材料超出被提问学生的理解水平。
②教师没有做到研究材料、精心设问、置疑解惑。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史料,精心设问,这样才能突显史料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对史料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细节给予讲解。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粗枝大叶,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要予以解答。
③教师在问题设置上没有遵循提问的可接受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没有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设计提问。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问题难度,直接说出基本思想后做了重复、无效的解释,使学生一脸茫然。
(2)这位教师的听课笔记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听课笔记如实还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内容记录做到了细致、公正。
②听课笔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一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录,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等;二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的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自觉程度;三是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记录,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教学氛围。
③听课笔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遵循了“以学评教”原则,既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层面的掌握程度进行深刻反思。
④听课笔记中的观察做到了保质保量。量的观察做到了准确高效。在听课笔记中,教师详细记录提问的次数、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等。质的观察做到了客观到位。在听课笔记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描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反应都做了详细描述。
⑤听课笔记能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照课堂实施的过程,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