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七言律诗,下列不
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七言律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D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属于七言绝句。
图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1次分裂中发生的行为的示意图,该行为的结果是( )。
“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节涉及“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等众多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某版本教材中这一节相关内容如下。
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例如,人有46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3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作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作多倍体。多倍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被子植物中,多倍体的种数占30%~35%,在禾本科中大约有70%的物种是多倍体。在生产中,普通小麦、陆地棉、烟草等农作物,苹果、梨、樱桃等果树,菊花、水仙、郁金香等花卉,均为多倍体。
单倍性变异是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变异,由此产生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例如,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即含有21条染色体。
多倍性变异是指与同种的二倍体细胞相比,具有更多染色体组的变异。与正常的二倍体相比,具有3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三倍体,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称为四倍体。多倍性变异可自发产生,也可人工诱导产生,形成多倍体。
要求:
(1)设计用于上述概念教学的彩色卡纸教具,绘制教具示意图并加以简要说明。
(2)设计运用该教具开展“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教学的教学流程。
材料:
我国某版本生物教材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内容如下:
问题:
(1)比较两个版本教材中实验的主要差异。
(2)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该实验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材料:
“翻转式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某教师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的教学中对微视频的制作进行了如下思考并开展教学。
1.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节的教学中,该教师最先直接使用亚马逊的纪录片进行导入,发现不能在2 min内展示尽可能多的物种及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同学们也认为亚马逊离自己比较遥远,兴趣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该教师决定采用“穿越”策略,借助卫星地球软件和录屏软件录制了一段空中俯视地面的动画视频。视频一开始展示的是学校的卫星俯视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学校,然后视角迅速上升至远离地球的太空,最终降落到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亚马逊密林中动物猎食的视频片段进行剪辑和拼接,同时以游览亚马逊的解说词为基础设计生动形象的旁白,在短短2 min左右的时间内展现了尽可能多的物种,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微视频中涉及的捕食关系。
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所涉及的三大实验年代跨度较大,每一个实验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所做的研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各个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此该教师制作了微视频“时光隧道”带着学生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微视频以时间轴为主线,将时间轴设计成一条公路的形象,时间沿公路向前行,同时,在下方标记出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甲午战争、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等11个著名的历史节点,与“时间公路”上方的科学史时间节点相对应,促使学生将新知识和熟悉的历史事件联系。每前行一段,“时间公路”上就会竖起一个路牌,每一个路牌就是一个时间点,路牌上标注了年代、科学家头像、科学家姓名、探究事迹等,按照时间的先后形象地展示了在探究历史的道路上,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突破的。
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前将上述微视频、本节课涉及的所有学习内容的微视频以及反馈评测题等其他相关数字化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点播,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问题和学习难点,学习后完成反馈评测题。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对重要的共性问题组织讨论。由于学习形式新颖,教与学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问题:
(1)结合材料举例分析微视频的优点。
(2)结合材料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翻转式教
高中生物课分为选修和必修课,属于选修的是( )。
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 )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 )。
糖尿病形成,除了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外,还和以下几个器官的异常有关?( )
在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会变形、衰退和消失的是(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第1课时内容.要求学生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提供的教具是:①根尖结构模型;②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幼苗;③萝卜决(或土豆块);④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挂图;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Flash动画。
要求:(1)设计使用上述直观教具的教学流程。(20分)
(2)设计“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方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