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题。《信条》原文:下边是我的信条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题。

《信条》原文:

下边是我的信条: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地.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金规矩,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四课《短文三篇》,同课另外两篇短文为《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同单元的选文还有《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单元说明

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种向上的力量。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这种思想冲击的力量。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F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2)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查看材料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幼儿园时都学到了哪些教导。其次,请同学们说说幼儿园的教导,有哪些是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再次,将前面的回答与文中“我真正需要……学过”相联系,体会这句话的深意。最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作者诚恳地呼吁人们都来积极主动地实践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忠告。

(2)设计一个合作活动:①假设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让三位同学蹬到河的对岸。限制条件为:河水过急,单人无法通过。②学生为蹬过河水,必然会选择3人一起过河。③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奇异风光,看万千人生,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但要注意安全,时时处处保护好同伴。

更新时间:2021-09-27 23:5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