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阅读《边界望乡》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题。高
案例:阅读《边界望乡》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题。
高二选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台湾诗人洛夫的现代怀乡诗《边界望乡》。基于本诗大量化用古典意象和诗勺的艺术特点,我首先向学生解释“化用”的概念;然后,以诗中“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为例,示范讲解化用之妙;之后,我要求学生采用小组探究、集体斫讨的方法,按照“借用一- -变形-- -效果” 的步骤提示品味末诗句,体会“代用”带来的呒熟悉又新鲜的阅读感受,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乡愁滋味。
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阅读基础,经过我的示范分析和学生的探究研讨,他们很快发现诗人还化用了杜鹃、白鹭、鸬坞、晴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古典意象和诗句抒写乡愁。由于我对鉴赏步骤提示明硝,学生很清楚应该完成哪些任务。
在赏析“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时,一一个学生说: “時诗中水田白鹭’的意象,首先使我联想到塞山前白鸶飞’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美景及其自由祥和的意境。诗人用‘惊起” <又猛然折了回来’描述水田白鹭,打破了画面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入沸疹的情感。-是对自由往返故土的强烈渴望,二是与故乡咫尺天涯的无奈和苦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发言高潮迭起。我适时点拨引导,带领学生从“化用”入理解诗歌语言的丰富意蕴,体味诗人乡愁滋味,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丰富内涵这-教学难点莫定了基础。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看说着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教师在说课稿中引用学生发言的意图。(10分)
(2)请简要评析教师在本课中的学法指导。(10分)
(1) [答案要点] 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案例中教师引用学生的发言,正是教师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说多做,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发展。(5分)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强调:应积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案例中教师通过引用学生的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发言高潮迭起,为下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丰富内涵奠定基础。(5分)
(2) [答案要点]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的效果。案例中教师先讲解“化用”的概念,接下来示范讲解,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引导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鉴赏步骤提示明确,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5分)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强调:应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案例中教师示范分析之后,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研讨,学生不仅发现了“杜鹃、白鹭、鹧鸪”等意象,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乡愁。他们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发展了思维,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5分)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