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在讲授某版初中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两则课堂
教师在讲授某版初中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两则课堂作业:
(1)本文标题是《荷叶母亲》,这些字眼在第几段出现 那么其他段落写了什么 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有人认为《荷叶母亲》标题不是冰心取的,而是编者加的,不好,如将本文标题《荷叶母亲》改为《红莲》,你觉得怎么样
以下对其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在探讨第(1)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抓关键的动词,进行梳理归纳,这样可以得出:课文先写父亲的朋友送莲,引起“我”回忆自家莲花,重点写了看风雨中的红莲变化。(送一忆一看)此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梳理归纳的方法理清全文内容。在探讨第(2)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借物抒情,以荷叶为载体,并由此展开情思,通过荷叶护莲的描写,将浓浓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D项表述不够全面完整,本题当选D项。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