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

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

生1:作者看到柚子树,为什么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生3: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生4:为什么作者觉得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

生5: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生6:作者为什么看到刚孵出的雏鸟吃不下饭

共有15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是重复的),在所有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时。教师问:“谁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1:因为作者生长在都市,第一次看到柚子树,所以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因为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所以吃不下饭。

在教师“好”“很好”的赞扬声中,有10多名学生对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有些回答是重复的)。下课铃响后,教师小结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后,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以下是对上面教学实录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 B.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 C.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 D.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完全放手,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精心准备,巧妙引导。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教学的重心.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细枝末节而缺乏整体把握,对文本的学习始终只是浮在表层。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坚持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尽量减少无效劳动,把师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故D项表述错误,本题当选D项。

更新时间:2021-09-28 04:4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