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下面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借景抒情的教学设计(节选),回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借景抒情的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
内容:学习小组领回任务。完成一段精彩的描写。
自选一组景物来表达一种情感。雪白的梨花、嫩绿的小草、新芽的树木、碧绿的麦田、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灿烂的群星、和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歌唱的小溪、美丽的池塘、展翅的雄鹰、诗意的小鸟、美丽的天鹅、奔腾的江河、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寒水、连绵的秋雨、凋零的花朵、无情的流水、折翅的小鸟、飘零的树叶、干涸的湖水、枯萎的秧苗。
情感待选:高兴、悲哀、振奋、平静。
要求:组长抽取某种心情。组员各自圈定选取的景物,组内商讨运用哪几种景物合适,各自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不允许出现表示心情的词语。最后小组交流修改出最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
温馨小提示:也可以运用对比哦!
小组讨论,创作,展示。其他纽评论。
下列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教师在作文教学给定学生材料时,要有代表性,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给的景物太多,如“灰蒙蒙的天空”“无情的流水”“枯萎的秧苗”没有代表性。且整体看起来所给景物逻辑性差,故A项正确。教师给的景物很多,且学生擅长写作的方向不同,故让学生讨论很难达成共性,并且写作的个性化比较强,讨论也不利于展示学生的长处。故B正确。教师给定景物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最终目的——借景抒情。如果不对此做出要求,容易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偏差,故应适时地让学生明白“情”“景”的关系:先有情后有景。保证学生作文不跑题。故C正确。D项“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说法太绝对,因此正确答案为D。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