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望天树是一种稀

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望天树是一种稀有植物,(屏显图文介绍望天树)它生长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民称它为“伞树”。然而,我们这篇课文却几乎没有描写望天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是以树写人。托物言志,赞扬望天树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赞扬具有与望天树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全面大搜索,古今中外的人物都行。

生: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他在听不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依旧顽强努力,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生:张海迪虽然高度瘫痪,但她仍然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师: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比如,司马迁就是在监狱中完成《史记》的撰写。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楷模.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师:我们感谢作者乔传藻把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壮美的树种展示在我们面前!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望天树下,你最想发出的感慨是什么

生:啊!望天树,你真伟大!

生:望天树,我要以你为楷模!

生:望天树,你长得真高啊!

师:都挺抒情的啊!那么,就请大家在课后做一做: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选取某一种,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篇日记,要求寄寓某种可贵的精神。跟大家一样,要是老师站在美丽的望天树下,更会有千言万语!此时此刻,我要用最美的歌声来赞颂它!(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

师:(在歌声中做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散文,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诉说了望天树的成长经历,热情地赞美了它坚定不移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是一首成长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礼赞!希望同学们以理想为坐标.以信念为动力,学习望天树倔强不屈、坚定不移、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好人生每一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人人为之仰慕的参天大树的!

(掌声中下课)

这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望天树》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结束环节,以下对这则教学片段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
  • 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 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
  • 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教师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旨在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读懂文本本身并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就此止步,以把文本本身讲通讲透为任务,而是接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结合现实中的典型人物抑或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成长经历,拓宽对望天树的认识.谈谈如何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做既是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故A、B两项表述均有错误。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故C项说法正确。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故D项表述有误。本题正确答案当选C项。

更新时间:2021-10-05 07:5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