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
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我们的活动任务是“涵泳品味,体悟情感”。“涵”,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表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歌呢?
生:反复朗读。
师:【B】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悟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在音乐《神秘园》的配乐中深情背诵)
师:【C】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
遍:读后请你告诉我们,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D】(学生激情吟诵)(屏显:话题一:最想问的问题:话题二:最深刻的感受)
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教学是让学生先读,还是教师先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看效果。在这段教师实录中.“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给学生的感觉不同于居高l临下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自己的理解”则是暗示给学生一种读书和朗读的方法。这位教师先读,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整体来看,教学效果甚佳。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