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片段一:师:烛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片段一:
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124个字,老师比他更惜字如金.只用了短短18个字,同学们可要好好看看。
(幻灯片显示:莫亡郑也,亡郑有益于晋,不利于秦,望君三思)
学生发出一阵笑声。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觉得老师的说辞远远比不上烛之武啊。的确,古人曾盛赞过烛之武进谏的高超艺术。
(幻灯片显示)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令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传经世钞》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
片段二:
全班朗读第三段。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老师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大家用“烛之武……,
秦伯……矣”(幻灯片显示)的格式,来概括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的几个阶段,以每一个句号为界,我们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生:烛之武说国家要亡,秦伯放松警惕矣。
师:概括很精当,老师也概括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幻灯片显示:烛之武以退为进,秦伯戒心除矣)
师:剩下几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各小组再展开讨论,特别要关注幻灯片中所标注的红色词句.再按照上面规定的格式加以概括。
以上是两位教师对《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进谏艺术的教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知识点】对本文教学设计的分析能力。
【答案】D。
【解析】从教学片段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课文中体现出的进谏艺术进行了精当处理,都是精彩有效的处理方式,各有春秋.无孰优孰劣之分。故D项表述有误,当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