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

(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技巧、有效数学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等相关知识。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甲的教学方案,相对于乙教师来说,更加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题目的难度应适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更新时间:2021-09-26 16:2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课外活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社区教育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课堂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活动。(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个别活动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进行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和自习课。(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