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情境案例,请仔细阅读,并简要回答后

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情境案例,请仔细阅读,并简要回答后面所提出来的问题。

案例①: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播放神舟六号安全返回的画面,并提出问题:在茫茫草原中,科学家是怎样找到返回舱的?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而引出课题:“确定位置”。

案例②:教师在上指数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224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引入教学情境:“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l小时内传给2人,此2人在1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2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吗?”

案例③:教师在上指数相关内容时,引入了“登月天梯”:“我班有43名同学,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同规格的纸,如果学号是1的同学将纸对折1次,学号是2的同学将纸对折2次,以此类推,学号是43的同学将纸对折43次,将所有折好的纸叠加,粘成一个‘长梯’,我们能否用它登上月球?”

问题1:你认为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问题2:你认为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问题3:结合案例③,简要说明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问题1: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创设情境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创设追问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创设记忆情境,启迪学生学习思考;(4)创设类比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5)创设联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6)创设错误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7)创设动态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2: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原则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要有效率,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有较高的比值,要有效益,教学目标与个人的教学需求相吻合。

问题3:

(1)要有真实性

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首先。要清楚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其次,要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模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内容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在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4)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更新时间:2021-09-18 06:1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

  • A.下棋
  • B.战场
  • C.戏台
  • D.房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