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依据主导性区位因素对各种工业部门进行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其他区位因素。
能力训练点:初步学会分析某一个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
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材料三“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布局的各种区位因素(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难点: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国防安全、国际关系、个人行为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解决办法。(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16分)
解决办法:
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主要条件 ”为题,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的内容,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就是要将工厂建在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高的地方。围绕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懂得: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利用教材中的工业区位图(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等),由学生分析其中的区位因素。并适时提出“当一个地区无法满足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区位条件时应当怎么办 ”将问题引到“在不同的优势区位条件下发展不同的工业部门”中去。
③利用几种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等),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主导性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
④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问题,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解放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以此加以说明。
⑤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问题,可以先由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再引导学生分析出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2)【参考设计】
学生活动:
①以钢铁工业为例,讨论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一步:教师首先设问: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根据前一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答。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逐条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二步:教师向学生提供两三幅我国和世界主要钢铁工业区图(建议使用我国辽中南地区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图),由学生分析各工业区的主要区位条件,使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明确影响工业的各种区位因素。
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
第一步:教师组织学生对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的选址问题进行讨论.由数名学生阐述意见并说明其理由,其余学生进行评判。得出“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的正确结论。
第二步:学生阅读课文.对五种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列表进行对比。表格由学生自行设计。
③对某一假想地区中的工业布局进行区位选择
教师利用屏幕展示事先设计的某一假想地区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区位条件和不同工业部门的特点,对几种指定的工业进行区位的选择。在假想地区图中,应当既有经济区位因素,又有环境和社会区位因素。学生完成选择后,可在班内进行交流,以达到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请写出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条件:田径场,秒表1块。
教学内容:800米,第1次课。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问题:
(1)谈谈本案例的设计理念。
(2)请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进行评析。
案例:
障碍跑教学中,我设置了体操垫、栏架、跳绳、篮球等器械,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前滚翻、跨栏、跳绳、三步上篮。但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我设置的障碍物不知道如何练习,之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器械,并带领他们熟悉每一样器械的基本练习方法。如面对垫子,教他们复习、巩固前滚翻;面对栏架,让他们练习过栏的技术动作;还带领一组学生练习三步上篮动作等。按照素质基础、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设置不同的要求,面对不同的器械,每组独立练习。第一组练习体操垫,第二组练习过栏技术,第三组练习跳绳等。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开动脑筋积极创编练习方式。
创编之后,规定具体动作的要求,让学生分组接力完成各个障碍器械练习,大家的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在各自的强项上表现欲望尤其强烈,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请各组出策略,让对方来完成接力比赛,大家相互出谋划策,制订方案给对方,我则监督动作的难易程度。比赛开始,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积极投入、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有的加油,有的帮忙,有的给自已的队友出谋划策,场面非常热闹……
问题:
(1)本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
(2)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练习的好处。
简述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简述体育测量评价的功能。
简述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腹直肌收缩时,下列哪种动作是可以完成的( )
在技巧练习中依次经臀、腰、背、肩、头滚动的动作是( )
体育课常见的组织形式有( )
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