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张老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张老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小明跟随者父母打算在十月一期间去日本旅游,已知他们在十月一日早晨8点15分从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日本的东京,已知北京位于东八区,日本位于东九区,请问到达东京时是什么时间 反之,早8点15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是什么时间
(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上8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
问题: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为教学素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覆盖备课的知识点,符合地理课堂教学由易到难的标准。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没有学习任何与时差相关的知识,学生不具备去做这些题目的能力。所以本课课程结构应该分为三部分:
第一,教师首先抛出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能够把地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第二,教师结合具体的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去讲解时差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第三;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罗列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组织形式不合理。本堂课教师想采用现在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但是没有体现出教师引导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并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而是以教师为引导作用,引发学生去学习知识,去达到探究的目的。
(3)具体内容不够合理。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第一问中的“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 ”存在歧义,指向性不太明确,到底是“到达东京时的东京时间”还是“到达东京时的北京时间”。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