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下面是朱老师为讲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所

材料:

下面是朱老师为讲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所设计的探究主题和问题序列:

探究主题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对这些要素如何形成感性的认识 可以从下面两个探究问题进行分析。

【问题1】说说你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地理要素构成

【问题2】找一张自然风光照片,说说这张照片显示的景观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探究主题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成因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相关探究问题应在“问题1、问题2”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问题3】家乡自然环境中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问题4】你所展示的照片中各地理要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问题5】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整体性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问题6】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探究主题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分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设计问题应突出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问题7】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能量如何进行传输与交换

问题:

(1)朱老师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探究主题和问题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8分)

(2)朱老师的问题设计存在哪些不足 (6分)

(3)你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如何应对学生的回答 (6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优点:①覆盖全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学习需要学习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朱老师的问题设计全面覆盖了以上的知识点。

②详得当。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是整体性的表现,所以在探究本模块时,朱老师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去学习整体性的具体体现;而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是属于本课铺垫性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因此在该模块设置的问题比较少。

③问题的设置与生活联系紧密。在探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中,让学生根据举例说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中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①问题的顺序不当。

朱老师探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部分的问题应该调整如下:a.找一张自然风光照片,说说这张照片显示的景观包括哪些组成要素~b.归纳总结自然环境由哪些地理要素构成~朱老师探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时,应该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整体性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这个问题放在该探究主题的最后,作为一个检测性的问题。

②设置的问题过于空泛,不够具体。比如探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一问题时,问题的设置过于空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探究,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探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案例为依托探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具体过程。

(3)①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教师应该给出肯定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积极的评价或者提示和追问。

②提示和追问。老师通过层层启发、逐级诱导、巧妙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探究问题的思路,改进思维方法,调整思维方向,提升认识层次,慢慢接近正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③总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有些描述不是很准确,有些答案回答得比较分散,不够系统,逻辑性不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最终的结论进行总结和整合,保证答案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④鼓励创新。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允许答案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新时间:2021-09-22 23:0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