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一欧洲西部的莱茵河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到20
材料一欧洲西部的莱茵河从 18 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严重恶化。当时的莱茵河被人 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巨大。1950 年 7 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等国共同成立了 “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生态良好。 材料一欧洲西部略图(下图)
问题: (1)分析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巨大的原因。(8 分) (2)英国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现“西牧东耕”的特征,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8 分)
(1)莱茵河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河流白净能力差。 (2)西部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照和热量较少,利于牧草生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地形 以山地为主,不利于耕作但适宜发展畜牧业。东部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和热量较丰富,加上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