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关于“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阅读关于“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内容。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因而,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一般来说,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往往倾向于迁居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宜于农耕的平原或河谷地带。而环境恶化(如严重的水土流失、气候恶劣等)、自然灾害(如洪水、暴雨、地震、火山爆发、瘟疫等)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经济因素

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更多机会,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分别是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在某一区域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1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例如,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就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关系。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政治因素

对于人口迁移来说,政治因素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或是鼓励人口迁移。由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性。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由于战争对人类正常生活秩序的巨大破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都曾导致人口的大量迁移。

(四)社会文化因素

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口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为了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或各级中心城市。而移入地则更愿意接受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此外,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也曾导致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2)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讲解: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通过课件展示“推拉理论示意图”)

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引导学生阅读人口迁移的因素之“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思考:①自然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 ②什么是环境移民 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环境移民”或“生态移民”。三峡移民并不是环境移民,因为环境移民是被迫的,结果都是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举例: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

(承转)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请学生思考问题: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人、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有何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略)

教师: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

学生:属于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教师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由于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堂训练: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内容略)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针对学生连线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并总结。

更新时间:2021-09-26 02:4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