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程教学,请写出基本部分的教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程教学,请写出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高二(2)班,共40人。教学条件:毽子20个,篮球场一块。教学内容:学习踢毽子的几种方法。
教材分析:毽子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现已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两亿人会踢毽子。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毽子已走向世界。项目特点:
(1)不受场地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活动锻炼。
(2)有浓厚的趣味性和欣赏性。
(3)动作有难有易,不受年龄限制。
(4)投入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毽子的盘踢等几种踢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互相配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毽子的学习,掌握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教学重点:基本踢法教学难点:动作的连续性。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热身和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第一阶段--动作的学习过程:1.盘踢;2.外踢;3.跳打提;4.跳起屈膝踢;5.跳起套踢注:4、5动作较难,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逐渐掌握。第二阶段--动作连接过程:1、2连接;1、3连接;1、2、3连接;1、4连接。第三阶段--动作组合创新过程:学生分组随意地创编组合,只要不用手臂接触即可。集合以后各组展示组合。第四阶段--动作运用过程:学生分六组围圈踢毽子,应用各种动作,要求尽量使毽子不落地。结束部分:素质练习和简单放松。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