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 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带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 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 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 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 的课文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 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 师们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 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 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 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 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 经验并纳人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 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更新时间:2021-09-20 0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其的教学要求是“概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为:(1)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2)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1)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

(2)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以下材料为“胚胎工程——胚胎分割”的教学片段:

师:荷斯坦奶牛是世界上产奶最高的奶牛品种之一,某良种公司为了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只引进了一对纯种荷斯坦奶牛作种牛,公司技术人员一方面想要保持品种的优良,另一方面又想加快繁殖速度,于是技术人员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的技术进行育种。若你是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如何来解决育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每4位同学组成一个技术小组,分工合作,通过阅读书本和搜索互联网上的资料来了解胚胎分割技术,并共同来解决有关问题。(ppt展示问题)

师:首先确定关键词,从搜索出的信息中筛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同时注意保存有用的网页。

(ppt展示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

师:哪个小组能简单介绍一下胚胎分割技术具体是怎样一项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媒体资源,媒体资源有何优点

(2)上述材料体现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请简单谈谈合作学习的含义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 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 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 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 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 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 它们的方向一致吗 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 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

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 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 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回答以下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 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查看答案
填空题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5
(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ATP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4)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发现液滴右移明显减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题

如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5
(1)过程I中甲的名称为 __________,乙与丙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乙含 __________。
(2)过程I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
(3)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__________。若该多肽合成到UGC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 __________。
(4)过程Ⅱ在进行时,物质②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5

  • A.9/16
  • B.3/16
  • C.2/3
  • D.1/3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胡萝卜可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的底物
  • C.观察线粒体时.利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实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学生物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 B.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 C.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 D.是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B.下丘脑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 D.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

  • A.综合型提问
  • B.运用型提问
  • C.分析型提问
  • D.评价型提问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