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真题) 某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定某施工单位完成一项混凝土工程,按照《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以固定单价方式签订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8个月,施工单位混凝土工程报价为400元/m 3。施工合同约定:开工前7天建设单位按合同总价的20%支付工程预付款。预付款在最后4个月等额扣回。工程进度款每个月结算一次,每次扣留5%结算款作为质量保证金。施工计划见下表:
表 计划工作时间和计划工程量
工程于2016年3月1日开工,各项工作的计划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在相应期内均匀发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B工作按计划施工完成后,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了2.4万m 3的混凝土工程质量合格文件,对其余0.8万m 3的混凝土工程认为质量不合格,要求返工处理。施工单位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工程拆除后,重新施工用时一个月,并获得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
事件2:施工单位混凝土工程7~10月份的实际单价为420元/m 3。
事件3:C工作由于开工前设计变更,致使其混凝土工程量增加到3.6万m 3,工作持续时间增加一个月,并使其紧后工作E的开始施工时间推后一个月。
【问题】
1.工程签约合同价和工程预付款各是多少?
2.工程开工后,前4个月施工单位累积完成的工程款是多少?建设单位应支付的工程款是多少?
3.7月份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款是多少?建设单位应支付的工程款是多少?
4.计算8月份(当月)施工单位的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用金额表示),并说明当月费用和进度的状态。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签约合同价=(4.5+3.2+3+4.5+3.6+2.4)×400=8480(万元)
工程预付款=8480×20%=1696(万元)
2.累计完成的工程款=(4.5+2.4+3.6÷4×2)×400=3480(万元)
应支付的工程款=3480×(1-5%)=3306(万元)
3.7月份完成的工程款:(0.8+3.6÷4+4.5÷3)×400=1280(万元)
应支付的工程款:1280×(1-5%)-1696÷4=792(万元)
4.8月份实际完成的工程量:3.6÷4+4.5÷3+2.4÷3=3.2(万m 3)
8月份计划完成的工程量:4.5÷3+3.6÷2+2.4÷3=4.1(万m 3)
费用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3.2×400-3.2×420=-64.0(万元)
进度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3.2×400-4.1×400=-360.0(万元)
因为费用偏差为负值,所以费用超支;因为进度偏差为负值,所以进度延误。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 )。
某工程工作逻辑关系如下表,C工作的紧后工作有( )。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关于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利用经济评价指标评判项目的可行性,说法错误的是()。
当项目效果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时,或货币量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分析中可采用()方法,并将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指标是()。
总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分析中,市场风险分析包括( )。
某建设项目前两年每年年末投资400 万元,从第3 年开始,每年年末等额回收260 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 年。设基准收益率(ic)为10%,则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