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资者拟于年初投资5000 万元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计划第6 年进行初伐后无偿移交地方政府。该大型林业项目的财务效益为林木出售获得的收入,扣除运营费用后,其净收入估算为6000 万元。设定计算期从建设到初伐结束,共6 年。
由于流域水土得以保持,气候环境得以改善,可使该地区农田增产,农民由此受益。假设从第二年起农民每年可增加净收入540 万元。为简化起见,假定财务数据能体现经济价值,不必进行调整;无需缴纳税收;不考虑余值回收。
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社会折现率为8%。
【问题】
(1)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该投资者靠初伐净收入能否获得期望的投资效益
(2)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考察项目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1)FNPV(6%)
=-5000+6000×(1+6%)^-6
=-770.24(万元)
财务净现值为负,说明该投资者靠初伐净收入不能获得期望的投资效益。
(2)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将气候改善导致农作物增产的效益作为效益流量纳入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见下表:
计算指标:
ENPV(is=8%)
=-5000+540×(1+8%)^-2+540×(1+8%)^-3+540×(1+8%)-4+540×(1+8%)^-5+6540×(1+8%)^-6=777.37(万元)
ENPV(is=12%)
=-5000+540×(1+12%)^-2+540×(1+12%)^-3+540×(1+12%)^-4+540×(1+12%)^-5+6540×(1+12%)^-6
=-222.20(万元)
ENPV(is=11%)
=-5000+540×(1+11%)^-2+540×(1+11%)^-3+540×(1+11%)^-4+540×(1+11%)^-5+6540×(1+11%)^-6=5.85(万元)
则IRR=11.02%
经计算,项目投资经济净现值(is=8%)为777.37 万元,大于零,项目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11.02%,大于社会折现率8%,说明该项目具有经济合理性。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 )。
某工程工作逻辑关系如下表,C工作的紧后工作有( )。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关于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利用经济评价指标评判项目的可行性,说法错误的是()。
当项目效果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时,或货币量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分析中可采用()方法,并将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指标是()。
总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分析中,市场风险分析包括( )。
某建设项目前两年每年年末投资400 万元,从第3 年开始,每年年末等额回收260 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 年。设基准收益率(ic)为10%,则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