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2026中级社工《综合能力》深度自测卷1

2026中级社工《综合能力》深度自测卷1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5-22 16:53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在社会服务机构中,通常会安排资深社会工作者担任督导,并赋予其行政权力。机构在选择督导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该社会工作者是否(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督导的条件。社会工作督导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社会工作从业资格;

(2)具有不少于5年所督导服务领域的实务经验;

(3)掌握所督导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

(4)掌握开展督导的方法与技巧;

(5)每年接受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

社会工作督导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督导技巧,更需要具有对社会、对专业负责的精神。

2 单选题 1分

沟通与互动技巧是小组工作的基本技巧之一。沟通是小组得以进行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小组组员互动的基础。社会工作者用眼睛平视发言者,时不时地用目光扫视其他组员,观察发言者与其他组员的一些非语言信息,属于沟通与互动技巧中的(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组工作技巧。 与组员沟通的技巧: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2.专注与倾听。专注与倾听能有效地传达对组员的尊重和接纳的信息。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专注,让组员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关系之中,从而鼓励组员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倾听时,注意组员所说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在未完全听懂对方的真正意思前,一定不要与之争辩。另外,在小组工作实务中,倾听与眼睛的运用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倾听时,社会工作者可以用眼睛平视发言者,同时,时不时地用目光扫视其他组员,观察发言者与其他组员的一些非语言信息。社会工作者这样做,一方面表明其对说话者的尊重、接纳与鼓励;另一方面也使发言者的注意力从社会工作者的身上移开,转而面向其他组员。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使用眼睛来进行邀请和控制。3.积极回应。4.适当自我表露。5.对信息进行磋商。6.适当帮助梳理。7.及时进行小结。 因此,选择C选项

3 单选题 1分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动员社区居民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下列情况中,最适宜采用电话联系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区工作技巧。 电话联络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群众动员的有效方式。这一方法比家访要节省人力,但由于电话联络不是面对面的交谈,社会工作者难以与被动员的群众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电话联络的方法最适于交代一些具体而简单的信息,如开会的时间、地点等,也适于在活动举办之前提醒群众届时出席。 因此,选择B选项。

直接动员方法:

(1)信件。信件可以邮寄或派发给要动员的群众,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能对群众所要参与的事务或活动作详细的文字解释。但是,如果要动员的群众受教育程度有限的话,信件的动员作用会大打折扣。

(2)家访。家访是动员群众的常用方法,而且效果较好。在家访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接触,社会工作者与被动员的群众可以深入交流对社区各项事务的看法,也可以加强社会工作者与群众的联系,增进双方的感情。社会工作者在家访中也比较容易判断被动员的群众是否真的能履行参与的诺言,而且可以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群众建立关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最大困难在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才可以与群众建立深度关系。

(3)电话联络。电话联络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群众动员的有效方式。这一方法比家访要节省人力,但由于电话联络不是面对面的交谈,社会工作者难以与被动员的群众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电话联络的方法最适于交代一些具体而简单的信息,如开会的时间、地点等,也适于在活动举办之前提醒群众届时出席。

4 单选题 1分

社会工作者小陈正在为社区志愿者开展提升演讲技巧的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他发现有位组员心不在焉,经常离开小组去打电话。此时,小陈最适宜的做法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小组规范由组员共同讨论,共同制定,起着维护小组正常开展活动的重要功能。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得背后议论组员。社会工作者可以依靠再次重申小组规范等做法确保工作开展的有序性。

故答案为B。

5 单选题 1分

服务对象:“我读书的时候还是很吃力的,每次考得不好,母亲对我总是很严苛,经常不让我吃饭,不过学校外面的小卖铺有很多小零食,和小伙伴一起玩还是特别开心的……”社会工作者:“刚才您谈了很多童年的往事,接下来我们再多谈一谈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吧。”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技巧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对焦,即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进行引导,将讨论集中于某个焦点。

澄清,即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例如,对于服务对象的模糊不清的表达,社会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加以明确:“您刚才说的意思是……是吗?”或者“听了您刚才的话,我的理解是……对吗?”

建议,即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善生活状况的建设性意见。

倾听,即社会工作者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根据题干“刚才您谈了很多童年的往事,接下来我们再多谈一谈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吧。”故C选项正确。

6 单选题 1分

小强在日记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我很喜欢爸爸,但是很讨厌妈妈。每次妈妈要打我,爸爸都会和我站在一边,和妈妈对抗。

上述对话表明该病态家庭结构属于(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三角缠。家庭成员之间通过第三方实现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就把第三方带入两人的互动关系中。这种现象称为三角缠。

倒三角。有些家庭的权力并不集中在父母亲手里,而由孩子掌握。这时就会出现权力结构的倒置现象,称为倒三角。

纠缠与疏离。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就会出现纠缠与疏离的现象。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密切,称为纠缠。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疏远,称为疏离。

联合对抗。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些成员就会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对抗,这就是联合对抗。

根据题干“我很喜欢爸爸,但是很讨厌妈妈。每次妈妈要打我,爸爸都会和我站在一边,和妈妈对抗。”属于联合对抗。

故答案为B。

7 单选题 1分

H市某社区存在一批刚刚从农村地区转学到市区的农村初中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转变,他们都表示不适应,具体表现为感觉非常自卑和学业跟不上,因此社会工作者阿领决定带领他们开展一个小组,根据发展模式,阿领最适宜的做法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组工作的模式。 发展模式的实施原则:

1.积极参与原则:即要协调和鼓励组员在小组活动中,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或者发展的建议,积极分享和学习自我发展的经验。

2.“使能者”原则:即要支持和帮助小组组员通过各种活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分享,发展认知,激发潜能,提升组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社会资源及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选择C选项

8 单选题 1分

服务对象王冕由于失恋一时想不开,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幸而家人及时发现,将其送到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小宇了解情况后到病房陪伴王冕,协助他度过难关。从危机介入的角度,小宇除了需要迅速了解王冕的主要问题外,更重要的工作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危机之后经常伴随服务对象的一些破坏行为。因此,作为危机介入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不仅对服务对象来说非常重要,还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阻止服务对象的破坏行为,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对自己的伤害。

故答案为A。

9 单选题 1分

张先生今年46岁,育有两子,同时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个体在成年中期需要处理的冲突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成年中期(40~65岁)主要冲突与任务是繁殖还是停滞,故应选择选项C。

10 单选题 1分

12岁的红红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于是将其交给老师,老师想办法联系到钱包的主人。红红因此受到失主和老师的表扬,并被评为三好学生。自此,红红更加积极地帮助别人,老师和家长、邻居都夸红红是个懂事的孩子。红红的道德价值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阶段。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9~15岁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他将习俗水平划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以及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两个阶段。

处在“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思考。

红红的道德价值及表现即属于这一阶段。

故答案为B。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