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材料1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

材料1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摘自洛克:《人类理智论》

  材料2

  “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看实际经验到影像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而禽兽则只归结到这种影像的感性联系’。”“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材料3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

——摘自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1)说明三则材料中各自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

  (2)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用问题上,材料1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属于经验论;材料2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而忽视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理论;材料3的观点则正确地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相互区别

  a.含义不同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b.特点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②二者密切联系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更新时间:2021-12-08 02:3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经济学真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