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颁布的民法典具有鲜明道德导向。如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对道德的导向主要表现为()。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甲、乙两位是好朋友。1月15日,甲写了一份遗嘱并签名注明日期。之后,甲觉得自己的字迹潦草,将遗嘱打印,并叫两位同事做见证。甲和两位同事分别在遗嘱上面签名注明日期,打印了三页,第一页注明将汽车遗赠给乙,第二页注明将住房为乙设定居住权,第三页注明住房由儿子丙继承。遗嘱交给乙保管。
5月15日,甲去世,丙是唯一的继承人,不知道有遗嘱,把汽车和住房过户到自己名下。6月15日,乙知道甲去世向丙表示接受遗嘱,要求丙配合自己申请居住权登记,丙发现遗嘱第二页没有甲的签名,主张遗嘱无效,并拒绝为乙申请登记居住权。
(1)甲的打印遗嘱是否有效?
(2)丙何时取得住房所有权?
(3)乙是否有权申请居住权登记?
甲乙给A公司200万元,要求A公司使用劣质材料冒充熔喷布生产口罩,同时外包装上不得显示任何具体信息。甲乙收货后将该批口罩假冒某品牌非医用口罩出售给他人,销售金额近300万元。案发后,乙逃往外地躲藏,因形迹可疑被公安机关盘问。乙主动供述涉案情况并带领公安人员将甲抓获。经检验,涉案口罩系不合格产品。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甲、乙、A公司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70条规定:“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请分析:
(1)本条规定的代理属于何种代理?
(2)如何理解“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3)相对人知道行为人超越职权范围实施代理行为的,该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1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请分析:
(1)本罪中的既遂如何认定?
(2)本罪中的国家秘密和情报应如何认定?
(3)行为人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情节严重的,是否应依照本条规定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著作权人以无线和有线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在选定时间和地点获得著作。该权利是( )。
残疾人甲无力抚养儿子,故在儿子2岁时将其送人。儿子成年后回来找甲,甲生活困难,于是儿子每月给甲生活费。儿子的行为属于( )。
某网店打折扣促销某型号的扫地机器人,甲看见后购买了十台并付款,之后该网店以库存不足为由拒绝发货,该网店( )。
对于行贿罪的司法认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被执行人甲屡次殴打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阻拦其进入执行现场,致使生效的判决书无法执行。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甲从捡到的手机中看到了失主的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信息,于是将失主的微信和该银行卡绑定,将失主卡上的资金转到自己的微信钱包上且数额较大。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