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2017年3月,某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省机关事务管理局2016年度预算执行和贯彻落实简政放权等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抽查了“节能环保类”预算资金。
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该局2016年度部门预算和决算由财务处组织编制完成,经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审核、局长审定后报送省财政厅。该局财务处称,上述审批程序是依照多年惯例,从未出现过问题。
2.该局所属培训中心申报2016年度预算540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其中基本支出预算340万元,项目支出预算200万元。2016年财政拨款实际支出52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40万元,项目支出180万元。培训中心曾于2014年与下属宾馆签订了5年期协议,约定宾馆当年向培训中心上交管理费100万元,以后年度逐年递增10%。2014至2016年培训中心账面反映,每年收到宾馆上交管理费100万元,均计入“其他应付款”。
3.2016年,该局“节能环保类”预算涉及以下2个延续项目:
一是“省直单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项目。2015年底结转260万元,2016年安排预算4000万元,支出4047万元,2016年底结转213万元。
二是“用能计量监测系统软件开发”项目。2015年底结转293万元,2016年没有安排预算,也未发生支出。审计人员调取以前年度预决算等资料发现,该项目于2013年获得预算批复,因各单位节能改造工作尚未完成,软件开发暂时不具备条件,项目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除2013年发生过5万元方案设计支出和2万元办公用品支出外,至今未发生其他支出。
4.审计人员在审查“省直单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项目支出的会计资料时发现,
2016年6月,有一笔分管副局长和4名业务处室人员往返外省某市参加优秀施工企业评比表彰会的差旅费报销单。据经办人员解释,“省直单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项目已连续开展5年。为鼓励先进、总结经验,该局于2016年4月召开局务会决定组织召开一次评比表彰会,通过专家评选的方式从参与该项目的32家施工企业中选出5家优秀单位。该局主管的节能工程协会具体负责会议组织工作,向每家参选企业收取参评费2万元。
5.审计人员对节能工程协会进行了延伸调查。协会的会员单位主要是该省承接节能环保相关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主要业务是协助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节能环保相关工程项目的方案评估、验收评审等,并对外承接专家咨询、企业培训等业务。协会每年定期组织包括会员单位在内的施工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并向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2016年该协会开展此项培训取得收入320万元。按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规定,只有派人参加上述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施工企业,才能参加该局下属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项目招投标活动。该局节能处处长兼任协会副秘书长,每年领取2万元兼职薪酬。
二、要求 根据“资料1”和“资料2”,请指出该局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应进一步采取的审计措施。
根据“资料1”和“资料2”,请指出该局存在的问题及应进一步采取的审计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2016年部门预算和决算未经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
2.培训中心将下属宾馆上交收入在往来科目核算,少计收入且未纳入部门预算。
3.培训中心未按合同约定向下属宾馆足额收取管理费。
(2)对于培训中心未按合同约定向下属宾馆足额收取管理费问题,审计人员应进一步采取下列措施:
1.询问培训中心未足额收取管理费的原因。
2.到宾馆进行延伸调查,通过检查宾馆会计资料,核实其上交金额。
3.如2015年起宾馆每年上交管理费100万元,通过检查相关会计资料,核实是否存在培训中心有关支出由宾馆承担,实际属于账外隐匿收支等问题。
4.如2015年起宾馆每年上交管理费超出100万元,进一步追查超出金额的去向,核实培训中心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相关人员侵占挪用资金等问题。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资料5”中,审计人员认为甲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4”,审计人员认为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3”中甲公司提出的监盘建议,审计人员不应采纳的是: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2”,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所计算比率存在异常的原因有: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资料1”中,违反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2011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对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有( )。
(2011年)该公司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对该明细表进行了审核。属于对应付账款明细表的审核内容有()。
(2011年)审计人员在审核应付账款明细表时,发现一笔账龄已达4年,金额150万元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向该公司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凭证,均未能取得充分证据证明该笔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当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2010年)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用来表示由于销售退回或经批准折让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凭证是( )。
共用题干
资料2014年3月,某审计组对丙公司2013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固定资产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对丙公司设备采购环节内部控制进行了重点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1)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3)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4)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提交设备管理部门。2.审计人员审查2013年度增加固定资产时发现以下情况:(1)4月,调增了一项原有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7月,自行建造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3)9月,新增一台设备,采购后即采取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外单位使用;(4)12月,集中采购了一批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并投入使用。3.审计人员询问4月份调增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原因时,丙公司不同管理人员作出如下多种解释:(1)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2)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被转回;(3)原入账价值中未包含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原按暂估价值入账,待收到购货发票后按实际价格调整。4.对于9月份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设备,审计人员实施了下列审计程序:(1)检查固定资产卡片;(2)索取设备租赁合同;(3)向设备承租方发函询证;(4)核实设备采购合同、发票和付款凭证。5.审计人员审查2013年度减少固定资产时发现以下情况:(1)3月,盘亏笔记本电脑10台,盘亏损失未经审批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2)5月,用一台机器设备对外投资入股,账面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差价计入投资收益;(3)8月,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账面净值转入在建工程;(4)10月,将销售部门使用一年的汽车进行报废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计入销售费用。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