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2009 年 4 月,某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国有独资企业甲公司 2008 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产品销售和其他收入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甲公司近几年生产和市场发展形势平稳。因受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甲公司主导产品 A 的销售价格从 2008 年 9 月份开始大幅下滑,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萎缩。
2.该公司向审计组提供的 2007 年度和 2008 年度 A 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下:
3.审计组在对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现金销售业务由仓库部门负责发货并向顾客开具销售发票。
(2)5 万元以下的赊销由销售部门经理审批,5 万元及以上的赊销由信用部门审批。
(3)客户退回的货物验收后由仓库管理员填制入库单,入库单汇总后于下月第三日送会计部门。
(4)由不负责应收账款记录的会计人员定期编制和寄送客户对账单。
(5)记录应收账款的会计人员负责批准并核销坏账。
4.审计组对公司仓库入库单进行审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 2008 年 12 月发生退货 5 批,共涉及金额 105 万元(不含税)。
5.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管理层采取多项措施增加收入,将办公楼 1 至 3 层租给有该公司职工参股的乙公司使用。2008 年 9 月 30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期为 2008 年 9 月 30 日至 2010 年 9 月 30 日。按照合同约定,乙公司在合同签订日一次性付给甲公司两年的房租 120 万元。甲公司收到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120 万元,贷记"其他业务收入"120 万元。审计人员在对乙公司进行延伸审计时发现,乙公司于 2008 年 10 月 10 日将所租楼层转租给某银行营业部,每年收取租金 200 万元。
一、要求
1.不能将两年的租金全部确认为当年的收入。
借记"银行存款"120 万元,贷记"其他业务收入"15 万元、贷记"预收账款"105 万元;或指出调减相关会计科目金额、提出类似改正建议。
2.对租赁业务进行延伸审计时,应采取的审计措施和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了解甲公司办公楼附近房屋的租金水平或出租房屋的折旧金额,关注该公司是否故意压低租赁价格向职工参股的公司转移利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检查乙公司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等明细账及相关会计凭证,了解甲公司参股员工的分红情况或者发放奖金等情况,关注乙公司是否向参股员工高额返利,或者关注乙公司向甲公司相关人员的利益输送问题。
(3)查阅乙公司的章程和相关账簿资料,关注甲公司管理层及其员工在乙公司的持股情况。
(4)查阅乙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明细账及相关会计凭证,关注甲公司管理层是否在乙公司报销个人费用或谋取其他不当经济利益。
(5)检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关注是否有允许乙公司转租的条款。
(6)检查甲公司向乙公司租赁办公楼的会议纪要,关注租赁的决策程序是否公平合规。
(7)检查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其他业务往来情况,关注是否有类似利益转移的事项。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资料5”中,审计人员认为甲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4”,审计人员认为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3”中甲公司提出的监盘建议,审计人员不应采纳的是: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针对“资料2”,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所计算比率存在异常的原因有:
(一)资料
2017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没有连续编号;
(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
(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
(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
2.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甲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用2016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所得的比率存在异常。
3.审计人员准备对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甲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对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重点抽查验证;
(2)对已安装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3)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
(4)对异地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抽查验证。
4.审计人员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甲公司2013年11月购买丙公司产品,价值234000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000元),至今未付款。经查,丙公司已于2016年破产清算,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
5.2016年8月,甲公司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改扩建前账面净值150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300万元;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净收入40万元;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1800万元。
“资料1”中,违反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2011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对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有( )。
(2011年)该公司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对该明细表进行了审核。属于对应付账款明细表的审核内容有()。
(2011年)审计人员在审核应付账款明细表时,发现一笔账龄已达4年,金额150万元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向该公司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凭证,均未能取得充分证据证明该笔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当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2010年)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用来表示由于销售退回或经批准折让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凭证是( )。
共用题干
资料2014年3月,某审计组对丙公司2013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固定资产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对丙公司设备采购环节内部控制进行了重点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1)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3)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4)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提交设备管理部门。2.审计人员审查2013年度增加固定资产时发现以下情况:(1)4月,调增了一项原有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7月,自行建造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3)9月,新增一台设备,采购后即采取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外单位使用;(4)12月,集中采购了一批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并投入使用。3.审计人员询问4月份调增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原因时,丙公司不同管理人员作出如下多种解释:(1)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2)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被转回;(3)原入账价值中未包含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原按暂估价值入账,待收到购货发票后按实际价格调整。4.对于9月份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设备,审计人员实施了下列审计程序:(1)检查固定资产卡片;(2)索取设备租赁合同;(3)向设备承租方发函询证;(4)核实设备采购合同、发票和付款凭证。5.审计人员审查2013年度减少固定资产时发现以下情况:(1)3月,盘亏笔记本电脑10台,盘亏损失未经审批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2)5月,用一台机器设备对外投资入股,账面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差价计入投资收益;(3)8月,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账面净值转入在建工程;(4)10月,将销售部门使用一年的汽车进行报废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计入销售费用。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