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导航与超链接》是某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
《导航与超链接》是某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网页中的超链接功能可以使浏览者便捷地访问各个网页,快速地定位浏览的内容。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另一个目标的链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另一个图片、一个文件、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在一个网页中用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个图片。
本课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建议将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级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其中包括:站点内的超链接,到电子邮箱的链接和应用程序或者文档的链接,以及选择不同的网页素材(文字、图片)作为链接对象的操作方法。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电视,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教学用时:1课程(45分钟)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设计教学过程并简述本课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主要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超链接的概念,能够选择不同的对象设置超链接,并将链接指向站点内或站点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与操作,明确超链接的类型,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能够总结出创建超链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超链接的类型和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2)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②原因:“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探险者在原始森林里面探险时迷路了”,提出问题“此时他们最需要什么?”学生给出答案“向导”。教师继续提问“在网络世界里,谁是我们的向导呢?”请同学自由浏览站点“我爱我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引出超链接的作用——网络世界的向导。那么如何建立呢?——引出课题。
(4)①新课讲授
任务一、什么是超链接
教师播放小品《捐助》片段,小品中钱大爷把超链接理解为一根绳子,顺着绳子就可以牵出那头的东西。通过小品来分析超链接的定义,找出超链接的两个重要元素:链接源和链接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小品。理解并描述超链接的概念。
任务二、超链接类型
教师请学生自由浏览站点“我爱我家”,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超链接有哪些类型?”
学生边操作边阅读教材,给出答案:站点内超链接和站点外超链接。
任务三、为文字建立超链接
教师在PPT上展示建立文字超链接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这个环节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操作步骤能够完成对文字设置超链接的任务。
任务四、为图片建立超链接
教师请学生演示为图片建立超链接的操作步骤,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解决问题,最后,各个小组选代表演示操作结果。
②作品评价
教师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自己的站点创建超链接,要求链接的对象要丰富,两种类型都要包括,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自由展示作品,采用自评、师评、生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③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完善自己的作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