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将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本节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该部分设置了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借助网络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学生的网络检索水平,并通过比较这几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学会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中,利用搜索引擎使网络信息高效检索成为可能,但是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及搜索引擎的不同使用技巧均会影响检索的结果和效率。该部分设置了搜索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高中学生原本应该具备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区的差异,只有少数学生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历史和感性经验,大多数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如家长担心子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影响学习,排斥子女上网)从未接触过信息网络,给课堂的教学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分组协作(在新学期第一课已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每五位学生为一组),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原动力”。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请简要概述本节课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4)设计一个导入活动。
(1)教学目标:
①借助网络能够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体验和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②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③能够借助网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①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在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教师可请学生将信息检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在搜索过程记录卡中。
②讨论法: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检索的方法和选择该方法的理由。
③创设情境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如教师导入时可创设情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核泄漏,这次核泄漏事件引起全世界恐慌,因为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④分层教学法: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学生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提升。如教师可设置难度递增的任务。
(4)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因特网的本质就是一个连接全球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碰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有人形象地说:“信息就在指尖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一说法吧!
大家都知道世界杯足球赛是一项影响力巨大的体育运动,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举行,这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之前的21届都有哪些国家获得过冠军?我们试试通过网络看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