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年10月,甲公司与乙公司协商,甲公司以一栋建筑物换入乙公司的一批材料和一台设备。已知甲公司换出建筑物的原值为300 000元,已提折旧15 000元,已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 000元,公允价值为250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为100 000元;换出设备的原值为200 000元,已计提折旧2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03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另外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现金43110元。当日双方办妥了资产所有权转让手续,假定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建筑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9%,材料和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3%。上述公允价值均等于计税价格。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以及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分别是( )元。
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现金43 110元,包括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补价47 000元[250 000-(100000+103 000)],以及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的增值税税差3 890元[(100 000+103 000)×13%-250000×9%]。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250 000-47 000=203 000(元)
甲公司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203 000×100 000/(100 000+103 000)=100 000(元)
甲公司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80 000
累计折旧 15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 000
贷:固定资产 300 000
借:原材料 100 000
固定资产 10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 000+103 000)×13%】26 390
银行存款 43 110
资产处置损益 3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0 000×9%)22 500
乙公司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0 000
累计折旧 20 000
贷:固定资产 200 000
借:固定资产 2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2 500
资产处置损益 77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 390
银行存款 43 110
借:其他业务成本(题目没有给出相关的金额)
贷:原材料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 )。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的是()。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法律的制定部门是()。
甲开车不小心撞坏了电线杆,该行为属于()。
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