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19年度至2×20年度,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原作为办公楼的一栋楼房出租给乙公司使用,并于2×20年12月31日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为3年,租赁期开始日为2×20年12月31日;年租金为300万元,于每年年末支付。该楼房作为办公楼使用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该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转换日,该办公楼原价为30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480万元,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假定税法规定的该楼房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方法,与其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前的会计规定相同。
(2)甲公司于2×20年1月1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20年,以银行存款支付研发支出共计19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5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2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1200万元。研发活动至2×20年12月1日结束,该项技术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已转为无形资产。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摊销,无净残值(与税法对该无形资产规定的使用年限、摊销方法和净残值相同)。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3)2×20年5月1日,甲公司购入丙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实际支付价款为6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50万元。期末,该股权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其原历史成本金额相等。
(4)2×20年7月1日,甲公司以2000万元的价格购入国家同日发行的国债,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债券的面值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5%(与实际利率相同),利息于每年6月30日支付,本金到期一次支付。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国债的业务模式和该国债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购入的国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
其他资料如下:
第一,2×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
第二,2×20年初,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均无余额,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上述业务外,甲公司2×20年无其他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一致的交易或事项。
第三,至2×20年年末,甲公司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该办公楼在2×20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并编制甲公司2×20年与该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
(2)根据资料(2),计算无形资产2×20年末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并判断是否需
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说明理由;编制甲公司2×20年和研发无形资产相关的分录(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摊销分录除外)。
(3)计算甲公司2×20年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以及2×20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和应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并编制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
(4)根据资料(4),编制甲公司2×20年与购入国债及确认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5)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2×20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并编制与递延所得税和应交所得税确认相关的会计分录。
(1)账面价值=350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3000-480=2520(万元);(0.5分)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500-2520=980(万元);(0.5分)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80×25%=245(万元)。(0.5分)
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3500
累计折旧480
贷:固定资产3000
其他综合收益980(1分)
(2)账面价值=1200-1200/10×1/12=119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1200×175%-1200×175%/10×1/12=2082.5(万元);(0.5分)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82.5-1190=892.5(万元);(0.5分)
甲公司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0.5分)理由: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不属于企业合并形成的资产,且在初始确认时产生了暂时性差异,该差异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1分)
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
贷:银行存款700(0.5分)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200
贷:银行存款1200(0.5分)
借:管理费用7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0.5分)
借:无形资产12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200(0.5分)
(3)账面价值=70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600(万元);(0.5分)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00-600=100(万元);(0.5分)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0.5分)
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
投资收益50
贷:银行存款650(1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1分)
(4)2×20年7月1日取得该项投资:
借:债权投资——成本2000
贷:银行存款2000(1分)
2×20年末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2000×5%/2)50
贷:投资收益50(1分)
(5)2×20年应交所得税=(5000-700×75%-1200/10×1/12×75%-100-50)×25%=1079.38
(万元)(1分)
借:其他综合收益24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45(1分)
借:所得税费用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1分)
借:所得税费用 1079.3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79.38(1分)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 )。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的是()。
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下列各项法律规范中,属于确定性规范的是( )。
法律的制定部门是()。
甲开车不小心撞坏了电线杆,该行为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