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 并说明理由(8 分)。

【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舞蹈” 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主要目标】

1. 学习《春江花月夜》 的基本舞蹈动作, 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 导入阶段(略)

二、 展开阶段: 新课教学

1. 老师示范与讲解:

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片段;

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 学生模仿;

示范和讲解舞蹈动作, 学生模仿。

2. 学生练习与表演:

学生练习, 老师指导, 及时纠错;

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

三、 小结

(后略)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这个课例在展开阶段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闪光点:

①从整体上来看,此课例中的教学行为层层深入,并且在次序安排上是由浅入深、较为合理的。②老师示范与讲解这部分,从老师表演自创片段、示范讲解,到学生模仿来看,体现了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

③学生练习与表演这部分,从学生练习到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的教学观念。

④从以上课例展示来看,总体的教学框架很清晰,是展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闪光点。

(2)与此同时,课例中的展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①缺少初步感知环节。在展开阶段一开始,应该先听一下这首作品,并且询问学生听完之后的感受,简单讲解古典舞的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舞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②在老师示范与讲解部分不够细致。“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应该是老师示范相应的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去学习,并且以多种形式来进行实践;再次老师应该把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去学习;最后进行连贯练习,学生模仿。

③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展开阶段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更新时间:2021-09-06 08:5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一个探索该定理的活动或问题情境,并说明设计意图;(10 分)

(2)请你设计一个习题(不必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并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10 分)

(3)请你设计一个习题(不必解答),进一步巩固、应用该定理,并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10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高中“集合”一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部分教材内容: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

我国从 1991-2003 年的 13 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金星汽车厂 2003 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 年 1 月 1 日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所有的正方形;

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的点;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新华中学 2004 年 9 月入学的所有的高一学生。

例(1)中,我们把 1~20 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同样地,例(2) 中,把我国从 1991-2003 年的 13 年内发射的每一颗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 1】

上面的例(3)到例(8)也都能组成集合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简称为集)。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例如,

“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北家、上海、天津、重庆在这个集合中,杭州、南京、广州不在这个集合中。“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思考 2】

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 3 小于 11 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bedong to)集合 A,记作 a∈A;如果 a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 A,记作 aA。

例如,我们用 A 表示“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则有 3∈A,4A,等等。问题:

阅读这段教材,概括与集合有关的新知识点;(6 分)

阅读这段教材中的【思考 2】,说明设置此栏目内容的主要意图;(6 分)

请说明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8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给出基本不等式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的一种几何解释,并说明几何解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 A.0
  • B.1/2
  • C.1
  • 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