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器乐合奏《平安夜》要求:

(1)自选合适的乐器,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0 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 2 个课堂提问。(15 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 分)

(二)唱词——典雅秀丽姑苏音学生诵读: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师问:这段词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描绘了什么场景?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生答:略。

(三)唱腔——乐声悠扬梦回转

老师演唱【皂罗袍】选段,学生体会昆曲的唱腔特色。(慢、柔、装饰音多)

了解“曲牌”,回顾“昆腔”的发展历史,总结“水磨调”的特点。

师生交流,寻找【皂罗袍】选段中比较有特色的唱腔并模仿。

学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两句。

(四)表演——清歌曼妙舞翩跹

完整欣赏《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

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

讨论并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五)总结——幽兰雅韵千载传

师问:昆曲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答: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典雅秀丽的文辞,丰富优美的曲牌唱腔,细腻传神的身段表演,深远悠长的意境刻画。(后略)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优美流畅的旋律,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练习的方式,提升器乐的演奏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声部合奏的技巧,用合作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全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合奏的技巧。

【难点】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用乐器演奏全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传统乐器的图片,并让学生说出图片中乐器的名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哪些乐器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合奏。

2.教师总结:合奏是器乐演奏形式之一,分小合奏、民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引导学生理解合奏的概念,顺势导入课题《平安夜》。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作品《平安夜》,提问:从乐曲中,你能感受到平安夜的气氛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给人们带来一种温馨与和谐的节日气氛,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2.再听作品《平安夜》,提问:乐曲的节拍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为 6,8 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然后教师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模唱乐曲,并体会节奏摇曳的感觉。

3.再次聆听,提问: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演奏?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两个声部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乐器来展开,两段旋律比较相似但略有不同,应该采用风格不同的乐器演奏。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作品,学生能够理解作品《平安夜》表达的内涵以及节拍特点,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后面进行器乐合奏做铺垫。

(三)合奏实践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将学生分为竖笛、口琴、葫芦丝和口风琴四个器乐组。

2.学生分组讨论本组乐器的音色特点,教师总结:竖笛音域较窄,音色圆润,可以很好地诠释《平安夜》的欢乐气氛。口琴的音色更具有歌唱性,每个音区的演奏都有不同的特点。葫芦丝的音色细腻、饱满,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口风琴既有口琴的金属簧片的音色,又有风琴的圆润柔美音色。

3.教师选择竖笛与口琴的小组作为第一声部,葫芦丝、121 风琴的小组作为第二声部,并指导演奏技巧。第一声部竖笛和口琴在演奏上都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吹奏过程中注意旋律走向,强弱的变换,情感的表达。

第二声部葫芦丝和口风琴在演奏上要注意用缓吹法(气流减小),平稳缓慢的呼出,注意音量,衬托第一声部。

4.小组练习各自声部,教师巡视指导,随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

5.教师弹奏钢琴,为学生的合奏提供和声支撑。教师提问:你觉得合奏给人的音响效果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合奏是使用多种乐器进行多声部乐曲的演奏。合奏中由于各种乐器有着不同的音域、音色和音量,因此综合起来演奏会有多种色彩的变异,音响效果丰富多彩而富有表现力。

【设计意图】

在合奏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乐器的音色,讲解了两个声部的演奏技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乐器进行情感表达并顺利完成器乐合奏。最后的提问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合奏的音响效果。

(四)拓展延伸

1.聆听歌曲《平安夜》,请各组用已选好的乐器,为歌曲编配新的伴奏。

2.根据各组创编的旋律,合作练习、演奏,最后请各小组展示,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

采用乐器为歌曲编配新的伴奏,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曲及合奏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基础。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大家学习了器乐合奏《平安夜》,并对器乐合奏有了一定的了解,且能够演奏简单的旋律。

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对乐器演奏保持兴趣。

2.作业:找自己喜欢的乐器与同学练习合奏,并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更新时间:2021-09-29 20:0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