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
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海外白银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A项错。明代的货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8项错。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跟农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题目中“金花银”为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明代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