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1)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历史教师本身有了重视历史证据的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重视史料证据,并逐渐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2)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历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史料,进而对史料进行鉴别、解读,鼓励并引导学生从论证教材结论人手,突破思维定势,论证并形成自身观点,这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有效途径。
(3)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对史料进行甄别和分析。在运用史实进行论证时,要注意史实的真实性、关联性、充分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能评判争议问题并联系现实,从寻常内容中发现问题进行论证,更好地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4)教师结合史学研究动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接近历史、认清历史,同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交流意见,为自己的论点寻求史料证据,这样,学生重历史证据的意识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