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学生小强的回答是“造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学生小强的回答是“造房子、造车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林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靶、敲钉”,请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分析小强和小林的回答,并试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一、小强能回答出“造房子、造车库、造学校、铺路”,说明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好,而小林能说出“盖房子、盖花坛、打靶、敲钉”,说明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好。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评价机制

4.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如下。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 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 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更新时间:2021-09-24 18:4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交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之后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思路。奠定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知识和方法基础。紧接着详细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然后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与光合作用对比,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完善自养生物的营养类型。

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目的要求:设计和制作不同组分的小生态瓶,尝试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实验原理: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均能够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其稳定性也不相同,持续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根据不同小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情况.来探索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复杂程度的关系。

材料用具:显微镜.大广口瓶若干。山坡阳面树下腐殖土若干。

操作过程:

1.取土样少许置于表面皿中,用镊子将其摊开,观察并拣出其中的土壤动植物,记录其种类和数量.

2.将该土样置于烧杯中,加少许水,充分搅拌经沉淀后,取一滴上清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取该土样置于不同广口瓶中,改变其中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广口瓶编号密封后,放在不同条件下。

4.定期取广口瓶内土样观察,记录其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状况。

讨论:

1.设计表格,将记录结果填入其中。

2.根据不同广口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

(1)根据实验的作用来看,本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实验

(2)简要说明这种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概述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教师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回答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查看答案
填空题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是 __________ 。该食物网再加上 __________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东北虎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特点。
(3)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4)图2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B表示东北虎的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东北虎的__________。
(5)东北地区保存有大面积森林,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__________ 。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仍有希望。

查看答案
填空题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8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1)图A中,曲线b表示 __________。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 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 __________条。
(3)图C中①~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 阶段,图C中②一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 期。①和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 ;①和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 A.0处
  • B.1处
  • C.2处
  • D.3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 C.产生了生殖隔离
  • D.改变了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应该(  )。

  • A.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 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 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人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l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 B.“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 D.观赏植物“一枝黄花”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 B.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选择透过性
  • C.温度、DH等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
  • 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