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护理考试护士资格证实践能力->护士资格证实践能力章节练习

护士资格证实践能力章节练习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6-25 14:06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患者男,56岁,偏瘫卧床,某日护士检查患者出现如图所示症状

QQ截图20210609162422.png

(1)该期的临床表现是: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B.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

C.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D.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疱

E.皮肤表面无破损,为可逆性改变

(2)此期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剪去疱皮

B.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C.未破溃的减少摩擦

D.无菌敷料包扎

E.无菌注射器抽出大水疱内液体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D

(2)A

本题解析:

(1)根据压疮的发展过程及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①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受压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但皮肤表面无破损,为可逆性改变。②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旧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皮肤表面颜色转为紫红,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疱。水疱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感觉疼痛。③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分为浅度溃疡期和深度溃疡期。浅度溃疡期指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病人感觉疼痛加重:坏死溃疡期指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可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达骨骼,甚至造成败血症。该图片为炎性浸润期故选择D

(2)炎性浸润期护理要点: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减少摩擦,预防感染,促进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应先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不可剪去表皮),表面涂以消毒液,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如水疱已破溃,应消毒创面及其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故A选项叙述错误。

2 问答题 1分

腹股沟斜疝术后的护理措施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休息与活动:传统疝修补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次日改为半卧位。术后卧床期间鼓励床上翻身及活动肢体,术后3~5日病人可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者一般术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可适当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

(2)饮食护理:若无恶心、呕吐,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即可进软食或普食;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者术后6~12小时,少量饮水或进流质,之后逐渐恢复到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3)防止腹内压增高: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以保护切口和减轻震动引起的切口疼痛。保持排便通畅。

(4)预防阴囊水肿:术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5)预防切口感染: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包括:①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和脉搏的变化: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阴囊部有无出血、血肿。②切口护理:术后切口一般不需加沙袋压迫,有切口血肿时应予适当加压: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不被粪尿污染:若敷料脱落或被污染,及时更换。③抗生素使用: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合理应用抗生素。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 问答题 1分

根据身长65cm和体重7.2kg 来判断月龄?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6个月

本题解析:

根据生长发育体重计算:1~6个月内体重公式:3(出生体重)+0.7*月龄=7.2kg,得出月龄为6个月。也可通过身长得出结果:出生身长为50cm,6个月身长为65cm,1岁身长为75cm

4 问答题 1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胸腔导管安放位置:引流目的以排气为主的,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附近;如以引流液体为主的,放置在第6、7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处。脓胸引流应放置在脓腔最低位。

(2)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波动停止,表明该系统有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

(3)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

(4)密闭和无菌:如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一水封瓶。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

(5)患者取半卧位,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和长管内水柱的波动。

(6)拔管及注意事项: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病人无呼吸困难,引流瓶无气体溢出,引流液<50m1/d,脓液<10ml/d可拔管。拔管前需夹闭引流管24小时,若病情稳定方可拔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屏住再拔管。

本题解析:

(1)胸腔导管安放位置:引流目的以排气为主的,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附近;如以引流液体为主的,放置在第6、7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处。脓胸引流应放置在脓腔最低位。

(2)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波动停止,表明该系统有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

(3)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

(4)密闭和无菌:如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一水封瓶。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

(5)患者取半卧位,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和长管内水柱的波动。

(6)拔管及注意事项: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病人无呼吸困难,引流瓶无气体溢出,引流液<50m1/d,脓液<10ml/d可拔管。拔管前需夹闭引流管24小时,若病情稳定方可拔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屏住再拔管。

5 问答题 1分

急性心梗最具特征性心电图: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①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

②在面向坏死区周围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③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氧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④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 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本题解析:

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特征性改变:①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②在面向坏死区周围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③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氧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④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 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