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 )、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活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呼应,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阅读关于“温带的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湘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温带气候类型”的内容。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的陆地,北半球明显多于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也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等地区。
阅读“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是,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例如,1975年8月,河南省某地3天降水1700多毫米,造成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2000年夏初,我国的华北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灾害,导致许多地方的冬小麦基本没有收成。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下面是李老师初中地理“经纬网”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阅读教材,观察地球仪,感知经线和纬线,用彩带将赤道、南北回归线贴出。
2.观察教材中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示意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的板图中示范,学生利用手中空白图分别练习画经线和纬线。
3.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并依据其检查学生自绘经线、纬线的正确性。
4.将经线、纬线综合到一个图上,标注度数,形成经纬网地图。
5.利用经纬网进行练习:①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②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名。
问题:
(1)“经纬网”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哪些 (12分)
(2)“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至少从四个方面进行,请列出比较项目。
(8分)
下面是某老师“中国农业的分布”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照片。例如南方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播种和收割等照片,介绍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反映事物,但不注明地点。
2.学生分组观察照片,记录观察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学生利用地图,讨论照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
4.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讲评,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问题:
(1)举例说明该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哪些地理学科能力 (12分)
(2)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讲评时可以出示那些专题地图配合讲解 (4分)
绘制世界轮廓图,标注大洲、大洋、赤道的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板图的地理教学价值。(12分)
简述对《义务教务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的理解。(从评价内容,评价水平层次等方面思考)(12分)
对于海水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可以利用RS和GPS技术监测的是(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③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④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下图为某种工业不同阶段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示过程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特点是( )。查看材料
下图为某种工业不同阶段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下列工业类型中,与图示发展过程相符的是( )。查看材料
下列铁路干线中,连接徐州、郑州两大铁路枢纽的是( )。
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第二大城市人口为170万人,则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