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

材料:

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经常逃学旷课,

迷恋网络游戏,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他进一步发展到敲诈勒索一些中学生,甚至盗窃财物、参与赌博,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

问题:(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谈谈这一案例对教师的启示。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①楚某没有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诱惑能力差。 ②交友不慎,结交了损友。

③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教育。

④有了不良行为不能及时改正。

⑤法制观念淡薄。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2)中学生楚某因是非辨别能力差、交友不慎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启示教师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预防青少年犯罪: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中学生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来引导行为,有效预防学生违法犯罪。

②开展普法课程。通过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清楚的判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在权益遭受损害时,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定期与学生沟通和谈心。定期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近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情况及时制止。

④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初中生的违法犯罪很多时候是由于监督不到位、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对此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要统一行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要尽早发现,果断采取措施,预防悲剧的发生。

更新时间:2021-09-14 08:5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课文摘录: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思,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何时?它的开通源于哪一历史事件?(5分)

(2)明朝末年,“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5分)

(3)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6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据《检察日报》(200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影响历史学习过程的学习要素。(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为什么说制定教学设计必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情况?(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它包括()。

①历史老师②历史教材③历史影像④历史遗迹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 A.美国的关税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伤害
  • B.1913年一1938年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被改变
  • C.面对全球性危机,人类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 D.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颁布《紧急银行法》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