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3jv)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乐曲的听赏,初步了解古典音乐,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养成听赏古典音乐的习惯,陶冶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合作等方式,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概念,了解小夜曲及曲作者的相关资料,知晓乐曲的结构特点,能够用模唱、律动等形式体验古典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别作品的曲式结构,能够分辨出主题的发展变化。

【难点】能够模唱出四个音乐主题,并分辨出它们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辨音乐,引出作曲家莫扎特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两段音乐,请大家听辨这两段音乐选自什么乐曲。(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首是《土耳其进行曲》的音乐片段,第二首是《小星星变奏曲》的音乐片段。《小星星》原来是欧洲一首很著名的民谣,后来这位作曲家把它进行了改编,创作了这首《小星星变奏曲》。

教师:这两首乐曲都是出自同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之手,同学们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位作曲家就是莫扎特。

?2.介绍莫扎特

(1)分享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请同学说一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古典音乐大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补充介绍莫扎特生平和代表作。(课件展示)

(3)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我要欣赏的是莫扎特的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这部作品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作品。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

(1)了解演奏乐器

教师:请大家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并在聆听的过程中注意乐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说说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视频,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的,这些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弦乐器。

(2)介绍小夜曲

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化中的爱情歌曲,大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其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发展,它的形式逐步发展成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即兴曲,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2.分段欣赏

教师:《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主要有四个主题片段,听赏这四个单独音乐片段并思考,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1)欣赏A段音乐主题

教师:《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主要有四个主题片段。请同学们聆听完思考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

①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教师带领学生用“Beng”模唱旋律。

②学生讨论对这段音乐主题的感受。教师归纳:音乐主题给人雄壮有力的感受。

③熟悉旋律后再唱谱。

(2)欣赏B段音乐主题

教师:B段音乐主题部分的情绪是如何呢?与第一主题相比有何区别?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

①教师模唱第一小节,并提问学生有什么特点。(柔婉)教师带领学生用“la”进行模唱旋律。

②教师模唱第二、第三小节,并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轻快、轻盈)

教师追问:是什么音造成乐句有轻盈的感觉?引出前倚音,给人一种欢快跳跃的感受。

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模唱。

③完整播放B段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注意乐句结尾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乐句结尾很短促。因为八分休止符给人一种短小停顿的感觉,轻盈活泼。

教师带领学生模唱。

④学生讨论对这段音乐主题的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这段旋律柔婉、轻盈,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形象。

(3)欣赏C段音乐主题

①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用手势引导学生模唱。

②体会乐曲的情绪。

教师:这段旋律情绪如何,有变化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精巧、活泼。

③讲解音乐符号。

教师:是哪个音有下滑的感觉?后半句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三连音有下滑的感觉。

(4)欣赏D段主题

①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

教师:这一段旋律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十分开朗之感。

②教师:哪个音乐符号对旋律起到俏皮的作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这是颤音记号。

教师和学生合作,用手势引导学生模唱颤音部分,教师唱其余部分。

【设计意图】

在分段欣赏环节中,加入主题旋律模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记忆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品中的各种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拓展延伸做好铺垫。

?3.表现音乐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表演一个主题,每个组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进一步熟悉音乐。

学生讨论、编排、表演。

(三)拓展延伸

?1.完整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完整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当出现刚刚我们学习过的音乐主题的时候,请用相应的字母记录下来。

?2.教师将学生听辨出的曲式结构写在黑板上。

?3.分析奏鸣曲式的结构。

教师讲解:乐曲的开头,是将四段音乐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因此叫“呈示”。乐曲的第三部分,将呈示部的音乐再展现一次,因此叫“再现”。最后还有一段音乐,叫尾声:那么,中间部分的旋律,是跟呈示部的旋律完全相同还是相似呢?我们再听一次:(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呈示部旋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所以叫“展开”。奏鸣曲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这种曲式叫作奏鸣曲式。

【设计意图】

古典奏鸣曲式因其结构布局和调性处理而展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富于戏剧性的美感,是古典音乐中最常用的经典曲式结构之一。对该曲式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典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了解了小夜曲的概念、演奏乐器和作者莫扎特。莫扎特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能够经常听到他的古典音乐。由此可见,古典音乐的生命力是旺盛和永恒的,希望同学们喜爱并享受古典音乐。

?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索、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其他三个乐章,下节课大家互相分享。

更新时间:2022-02-13 11:5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中数学专项训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 B.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C.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 D.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单一化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