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题: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是华中师范大学
课题: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信息安全”中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为1课时。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基础应用等知识,高中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以因特网应用为主线,深入细致地学习计算机各部分的内容。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和各种计算机资源不受侵害,故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教师应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作为依托,激发学生支持国产软件的热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教学重点、难点。
(2)写出教学目标。
(3)写出教学过程。
(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机基本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预防方法。
(2)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掌握常用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自觉遵守有关道德、法律及法规。
(3)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通过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计算机病毒,以及是否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样子。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给学生演示我国在2003年的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危害的一则新闻。演示完毕,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同时提出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以上即为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提出学习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会学。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一层次
让学生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的有效信息。对学生可能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进行分析,抽取每个小组的代表出来进行交流并给予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得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分析: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一个重点部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应用前一阶段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达到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
第二层次:
利用我们生活中生病需要看病吃药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把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进行类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它们:定义、特点、依附体、防治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比较,教师给予引导和补充。
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杀毒软件。通过课件中的图片演示,学生小组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安装和设置国产经典杀毒软件——瑞星杀毒软件,并备有CAI课件随时帮助学生完成安装、设置和升级等操作。
分析: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部分。以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观察,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操作和任务。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可以很快让学生掌握知识,在促使学生熟练使用软件的同时自我探索和发现软件中的窍门,在不断的使用和操作中寻找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小结,从而强化学生认识。
①学生交流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心得。
②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